主页 > 画廊 > 主题 > 幻想

主题: 幻想

整个画面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一个长红眼睛和建立的爪子的邪恶怪物围住一潭正在逐渐扩散开的血水。我们的视线随着血水的痕迹来到了一个可怜的毫无还击之力的胡萝卜那已经被破坏了的尸体。观赏者静下心来,便马上意识到,刚才看见的血,不过就是胡萝卜汁,而那个嗜血的怪兽也只不过是一只正在享受他自己的点心的一直无辜的小白兔。这种恶作剧式的视觉上的表里不一恰恰就是李丽的作品的风格。好像是天气脚尖游走在轻松地幽默和不想的恐惧之间。她的画中那些可爱同时又让人毛骨悚然的小动物让我们开始深思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美味
  • 所谓的“卡通一代”,主要是以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主,在90年代末的广州艺术圈比较常见。他们主要以卡通漫画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创作。简化的线条和夸张的比例为他们主要的创作特点,这些都在李丽的作品中呈现出来。在很多画作中可以看到,画家运用这种夸张的图形对比,更直接的表现出一种强大的矛盾感。李丽的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看似血的暴力场景,正是因为卡通的表现形式,让这些可能发生在现实中的场景看起来愚蠢,荒缪而不可理喻。也因为卡通的表现形式,让丑陋不堪的暴力事件得以一种平静而轻松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让观众享受视觉上的盛宴,有感受了心灵上无形的压迫感。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LI Li 李丽
$35.00
一个大大的露齿笑和塑料眼镜。作品中一个孩子在对你微笑, 头上的飞行员帽子又让人看上去增加了荒谬和奇怪的感觉, 孩子像观察家一样把他看到的有趣的事情跟你分享。儿童形象经常被郭晋作为绘画主题, 表现出纯粹的喜悦,禅学和唯心主义。但在现代中国的环境下, 深度的评论, 带批判性的色彩。试问,如果我们的社会变得黑白不分;如果天真不在;如果我们世界观被装腔作势和虚情假意蒙蔽了双眼,冲昏了头脑。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儿童头像
  • 郭晋于1964年生于四川成都,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90年毕业。他的作品经常以儿童为主题,用青春来映射中国本身的发展和渐渐丧失的理想主义。90年代初毕业以后,他在国内参加了多次展览,比较引人瞩目的包括于多为和他同年代的四川画家一起参与的1992广州双年展。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和艺术教育的发展,郭晋和他的哥哥郭伟一起参与了越来越多的展览。他油画中大胆的色彩和绢印一般的质地为他赢得了很多画廊和收藏家的关注。郭晋目前在北京和重庆两地往返。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GUO Jin 郭晋
$35.00
儿童形象经常被作为绘画主题出现在郭晋的作品中,呼吁纯粹的喜悦和十足的唯心论的沉思。 作品“跳”里的三个孩子捕捉自亨利.布列松的“决定性时刻”,以一个在半空中的动态姿势定格在一个抽象的粉红色的天空背景中。画家用圆润的线条画出了他们身体的质感,但他们的皮肤以红色,黄色,桃,白,表现出不真实的纹理,像受过时间洗礼的大理石表面,有像做旧的家具表面。这些儿童的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呢?他们在雀跃在什么地方,又是什么让他们雀跃呢?郭晋的绘画提供了许多不同的想象空间,同时又感受到孩子们的活力和喜悦感。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跳跃5号
  • 郭晋于1964年生于四川成都,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90年毕业。他的作品经常以儿童为主题,用青春来映射中国本身的发展和渐渐丧失的理想主义。90年代初毕业以后,他在国内参加了多次展览,比较引人瞩目的包括于多为和他同年代的四川画家一起参与的1992广州双年展。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和艺术教育的发展,郭晋和他的哥哥郭伟一起参与了越来越多的展览。他油画中大胆的色彩和绢印一般的质地为他赢得了很多画廊和收藏家的关注。郭晋目前在北京和重庆两地往返。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GUO Jin 郭晋
$35.00
儿童形象经常被作为绘画主题出现在郭晋的作品中,呼吁纯粹的喜悦和十足的唯心论的沉思。作品“滑动”中,表现出定格的三个滑动的孩子,观众仿佛可以看到画家估计忽略不画的滑梯在他们后面。他们的动作是天真的,玩耍中的一个捕捉镜头,,但试着把“孩子”上升为更广义上的概念时,无论是社会或一个国家,这幅画就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往下滑落是否代表着“失去”或“危险”,如果是,那拿什么作为孩子的监护呢?他们是否一开始就知道游戏的结果?,还是一头扎进未知的危险中? 郭晋的绘画提供了许多不同的想象空间,但是绘画作品的意义和未知的潜在动力保持不变。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滑动3号
  • 郭晋于1964年生于四川成都,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90年毕业。他的作品经常以儿童为主题,用青春来映射中国本身的发展和渐渐丧失的理想主义。90年代初毕业以后,他在国内参加了多次展览,比较引人瞩目的包括于多为和他同年代的四川画家一起参与的1992广州双年展。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和艺术教育的发展,郭晋和他的哥哥郭伟一起参与了越来越多的展览。他油画中大胆的色彩和绢印一般的质地为他赢得了很多画廊和收藏家的关注。郭晋目前在北京和重庆两地往返。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GUO Jin 郭晋
$35.00
陈世君的独特风格使他的作品游走在数字图像和实体绘画之间。 以“网络百科全书”为例,作品的原材料是浏览网络时发现的平淡无奇的图像,但是画家通过厚重的纹理和一种怀旧色调来诠释它们,把原始的数字图像转换成具有特殊形体感的艺术品。
“网络百科全书:白日梦”的原材料是一幅午后骄阳折射在无数玻璃窗上的图片。这副作品有些梦幻,也有些怀旧。阳光迷失在光和影的嬉戏间,就如思绪在午后变得飘渺。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网络百科全书: 白日梦
  • 陈世君于198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早年在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就读,继而进入四川美院完成本科和硕士学历。在四川美院的悠久油画传统的熏陶下,陈世君自己发展出的风格使他创作出“在线百科全书”系列。这个系列游走在数字和实体图像之间:画家会借用一个Flickr网站上出现的错误信息,“此照片当前不可用”,然后赋予它实体物品的质地,陈世君以互联网搜索引擎上的关键字为他作品的来源,把原始图像转换成打上时间印记的油画。互联网和其所包含的数字化的现实在他的作品中不断出现,在他的描述下,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信息门户,而是他用来感知外部世界的主要镜头。毕业才不久的陈世君,已经开始参加小规模展览。在中国,他最引人注目的展览是与他川美的同学王春黎一起参加的双人展“图径”.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CHEN Shijun 陈世君
$35.00
陈世君的独特风格使他的作品游走在数字图像和实体绘画之间。 以“网络百科全书”为例,作品的原材料是浏览网络时发现的平淡无奇的图像,但是画家通过厚重的纹理和一种怀旧色调来诠释它们,把原始的数字图像转换成具有特殊形体感的艺术品。
“网络百科全书:现实”以Flickr网站上的一个错误信息为基础,赋予一个简单的网页截图--“该图片目前无法显示”--独特的质地和立体感。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网络百科全书: 真相
  • 陈世君于198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早年在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就读,继而进入四川美院完成本科和硕士学历。在四川美院的悠久油画传统的熏陶下,陈世君自己发展出的风格使他创作出“在线百科全书”系列。这个系列游走在数字和实体图像之间:画家会借用一个Flickr网站上出现的错误信息,“此照片当前不可用”,然后赋予它实体物品的质地,陈世君以互联网搜索引擎上的关键字为他作品的来源,把原始图像转换成打上时间印记的油画。互联网和其所包含的数字化的现实在他的作品中不断出现,在他的描述下,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信息门户,而是他用来感知外部世界的主要镜头。毕业才不久的陈世君,已经开始参加小规模展览。在中国,他最引人注目的展览是与他川美的同学王春黎一起参加的双人展“图径”.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CHEN Shijun 陈世君
$35.00
和艺术家以骷髅为主题的其他绘画不同,这件作品采用了绿灰的调子,并且采取了侧面的视角去观察骷髅:前者为画面营造了一种复古的效果,似乎这件作品描述的是一个过去的场景;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骷髅典型的视觉特征,从而让观者的注意力从骷髅本身转移到其正在经历的事件中。骷髅空洞的眼窟朝向画面的左边,似乎被什么事件所吸引,或者出于刻意回避观者的凝视。整个画面的肌理就像流淌着的液体或空气,透澈而澄明。尽管整个画面具有如此清晰的视觉效果,并无任何歧义暧昧之处,但这件作品却始终和观众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种感觉来自画面的灰调造成的时间上的隔阂,以及进而产生的空间的不确定性。这是一个老去的场景,但它仅仅是老去,而非终结。观者仍然能感到一股气流或涌浪在画面上呼啸而过,将骷髅明晰的肌理掀起,叠皱,撕裂,并抛向右侧的空间。因此,不无矛盾的是,作品呈现的是过去的场景,也即所有过程终结之后的休止符,但画面上却有一个事件正在发生,全然处于当下的状态,似乎位于和当下时空相并列的另一个逝去的时空。但在这两个时空中,都有时间在永恒地流淌、解离和湮灭。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2008-11
  • 郑德龙于1976年出生在四川成都。在众多艺术院校出身的同龄画家中,没有受过正统艺术教育的他显得十分与众不同。早年就对艺术表现出浓厚兴趣的郑德龙在父亲的鼓励下,从2000年开始正式投入到绘画领域中。从那以后,他的作品和参展数量一直在直线上升。没经过正规训练的郑德龙在技巧上丝毫不输于与他同岁的画家。他的画大多描绘朦胧的,带着霓虹灯色彩的骷髅头、动物和人物。他用极富表现力的混合色彩和形状创作出的作品饱含一股让人汗毛倒立的原始能量。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ZHENG De Long 郑德龙
$35.00
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为骷髅立像,用标志性的多彩剔透的肌理,将骷髅的正面呈现出来。为骷髅作肖像,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因为骷髅并不具有某种属人的具体面容或表情。在此作品中,艺术家与其说是想呈现将欲表达的脸庞,毋宁说是借助骷髅的空洞目光,让观者反观自身的心灵。画面构成一面反射之镜,反射观者之思考;但同时又发出多彩的光芒,将镜像中观众的反思淹没。这是一个蓄意的、武断的过程,混合着引诱和抗拒。在这件作品中,骷髅不具有死亡、威胁、恐惧,或其他任何常见的含义。玲珑多彩的肌理侵蚀了它的轮廓,掩盖了它的真相,将它中立化为单纯的物。作为物,骷髅意味着空,意味着血肉消失之后的空洞,生机消散之后的空无,和思想消弭之后的空寂。但所有前世发生的事件都仍在骷髅中回响,似乎以某种形式继续上演着,而这恰恰是因为有观者直面着它。通过这种机制,这件作品模拟了在物的凝视中,人尽力去实践自己的思考,但不得不疲于应对物的包围的场景。在此境遇中,一个骷髅或许能更加安然地自我持存,就像这件作品所呈现的一样。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2009-07
  • 郑德龙于1976年出生在四川成都。在众多艺术院校出身的同龄画家中,没有受过正统艺术教育的他显得十分与众不同。早年就对艺术表现出浓厚兴趣的郑德龙在父亲的鼓励下,从2000年开始正式投入到绘画领域中。从那以后,他的作品和参展数量一直在直线上升。没经过正规训练的郑德龙在技巧上丝毫不输于与他同岁的画家。他的画大多描绘朦胧的,带着霓虹灯色彩的骷髅头、动物和人物。他用极富表现力的混合色彩和形状创作出的作品饱含一股让人汗毛倒立的原始能量。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ZHENG De Long 郑德龙
$35.00
如作品的题目所示,当第一眼当看到那个长着桃心形鼻子,挂着腼腆的微笑的泰迪熊的时候,确实会觉得有很和平的感觉。但是再仔细端详,一幅凶险的令人不安的场景就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会立即发现这个可爱的想让人拥抱的生物正在专心的从自己胸前一道大裂缝里面往外面拉出一些东西。从本质上来说,我们正在目睹一个“自取内脏”的过程。而更让人不安的是,这个过程的实施者好像乐在其中。这只泰迪熊那专注地眼神,玫瑰色的脸颊以及脸上的坏笑都证明了他越伤害自己,他自己就越开心。当看到小小的如宝石般红色的血滴从伤口滴落到爪子上的时候,不安和紧张又得到了升级。当这个好似有生命的会呼吸的泰迪熊带着愉悦的笑容任鲜血流淌的时候,这个细节更加强了整个画面的超现实元素的。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平和
  • 所谓的“卡通一代”,主要是以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主,在90年代末的广州艺术圈比较常见。他们主要以卡通漫画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创作。简化的线条和夸张的比例为他们主要的创作特点,这些都在李丽的作品中呈现出来。在很多画作中可以看到,画家运用这种夸张的图形对比,更直接的表现出一种强大的矛盾感。李丽的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看似血的暴力场景,正是因为卡通的表现形式,让这些可能发生在现实中的场景看起来愚蠢,荒缪而不可理喻。也因为卡通的表现形式,让丑陋不堪的暴力事件得以一种平静而轻松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让观众享受视觉上的盛宴,有感受了心灵上无形的压迫感。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LI Li 李丽
$35.00
朱志伟的作品刻画了中国难以置信的中国工业化规模。同时还描述了现代的城市居民和他们所居住的人造环境之间关系。在画作《现代巨兽》中,作者描述了一个多层次的又破又乱的一个机器以及他的十二个居民。建筑物周围那些狂放的画风表达出了一种狂野的不稳定的意味。而这些,通过观画者低角度运用和摆动的电缆得到增强。由黑漆构成的滴水的小河给人一种油污和重力的感觉。画中十二个卡通人物戴着墨镜嬉戏打闹。他们的大脑袋又让他们看起来好像婴儿一样。他们有些在荡秋千,有些在跳来跳去,更有些在唱着歌肆意破坏着这些建筑物。他们好像没有注意到这个平台已经岌岌可危,没有了当初的目标。整个画面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个被肆意破坏无人监管的穿越了空间的工业化游乐场。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现代巨兽1
  • 朱志伟于1983年出生在当时还属于四川省的重庆市,2007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由于从小就被鼓励去追求艺术,朱志伟先是考进了四川美术学院附中,然后一直求学直到研究生毕业。父母的工人阶层背景深深影响着朱志伟,使他的油画充满浓浓的工业气息。他的画大部分以工厂、车间和机器做为背景,其间填充着赤身裸体的小胖人,小人们的皮肤是扎眼的、愤怒的粉色。
    他画中的小人既像天使,又像妖精或者旅鼠,充斥这令人生畏的工业烟囱和生产线。画家把城市看做工业文明的传承者,他的作品则对工业景观进行天马行空的探索,让其成为生活和生计的场所。做为一个年轻的新晋画家,朱志伟在大陆已经小有名气,随着艺术造诣的提高,他的影响力相信会稳步增长。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ZHU Zhiwei 朱志伟
$59.00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画面。仙鹤背上的寿叟被错置为孩童;游仙的脱俗清澈的氛围被一片玫瑰红的花朵所渲染;轻盈的仙鹤在孩童和寿桃的重压之下似乎要从空中坠落;骑鹤游仙的清逸场景充满不堪重负。位于画面下方,占画面不到四分之一的那片花朵为整个场景的铺垫了一张温床,将仙鹤和孩童从空中向下吸引。“骑鹤游仙”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人文理想,在此被解构为当下情景中的困境:在这玫瑰色温床之上,超逸的追求是否仍然可能?如果可能,这种追求是否不可避免地显得刻意而虚伪?这种不确定源于这件作品提出的一个根本问题:如何一种本真之力量(欲望)会导向非本真之后果(异化)?或者说,这种本真性的运作在何处分岔,进而产生两种不同的后果(云游和下堕)?这件作品为观者呈现一个欲望运作的分岔路口,并暗示了一种惯常的方向选择,但同时并没有封闭另一个已经略显陌生的可能性。毕竟,欲望最终的现实运作,取决于作品所面对的芸芸众生。在此而言,“骑鹤游仙”也是最完满意义上的当代理想。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骑鹤游仙
  • 罗发辉于1961年出生于当时还属于四川省的重庆,是当时文革后刚刚重新开放的四川美术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之一,1985年从油画系毕业。和与他同时代的大多数先锋画家不同,他并没有通过参与那个年代的各种艺术运动把自己的事业拓展到海外,而是专心在国内发展。他以油画作为主要创作媒介,在抽象的灰色云状背景前面画出像珍珠一样圆润的灰色躯体,这些躯体在边边角角透出几抹奇异的蔚蓝或血红,仿佛里面填满了被压抑的肉欲,寂寞和暴力倾向。他的静物作品经常以玫瑰花为主题,鲜明的红色让那些花瓣看起来就像刚刚殷在画布上未干的墨迹。最近,罗发辉也开始用玻璃纤维塑造同样的玫瑰花。 罗发辉已经在国内参与过无数展览,于1993年在国家美术馆第一次举办个人展,从那以后,也经常在国外参展。 他现居于北京和成都两地。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LUO Fahui 罗发辉
$35.00

按一下分类陈列

最近看过

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