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画廊 > 主题 > 工业

主题: 工业

陈皎在这幅作品中画的是云南大理这个城市的名字。“大理”两个字让人并不能一眼辨明:它们是反向书写的。这两个字扎眼的笔画和质地比它们的内容更加引人注目。这种效果是通过分层的颜色和各种不同材质(如纸张,油漆,粉笔和黑板)的混合而得出的。 尽管陈皎对介质的运用创造出来的是非常具象的图像,她的画仍然是抽象的。“大理”这幅作品通过对多种材料的包容,表现出城市的活力,将无数社会内涵融入一个二维的平面,开发出抽象作品的无数可能性。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大理
  • 陈皎于1983年生于四川成都,2006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以后赴德国莱茵-普法尔茨州的Künstlerhaus Schloss Balmoral艺术家之家和英国的威尔士大学进行交流创作。这些经历使陈皎有了中欧交融的独特背景。她的作品在国内已经广泛参展。她的作品通常有怀旧意味,在画布上幽灵般的建筑草图重现着她童年记忆中的工厂。另外一些作品是抽象的写生,将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与抽象主义的表现力融合。对陈皎来说,这两种手法研究的对象都是物体的精神实质,探索的都是她的心中存在的意指和情感。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CHEN Jiao 陈皎
$35.00
陈皎的“11月7日”以日期为题,画的内容却是工业建筑的草图。比建筑草图本身更引人注意的是空白画布上草图的形态和清晰可见的透视点。最前方建筑的墙上写着“安全生产”四个粗体字,背景是一片片阴干的颜料,画家在计算过程中做的标记点缀在画布各处,隐约可见。但陈皎并不是建筑师。美术系出身的她将设计草图的过程留在画布上,目的是提出问题:当我们只用一些标记来描述一个建筑的时候,设计构想和建筑本身,哪一个才是被关注的?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11月7日
  • 陈皎于1983年生于四川成都,2006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以后赴德国莱茵-普法尔茨州的Künstlerhaus Schloss Balmoral艺术家之家和英国的威尔士大学进行交流创作。这些经历使陈皎有了中欧交融的独特背景。她的作品在国内已经广泛参展。她的作品通常有怀旧意味,在画布上幽灵般的建筑草图重现着她童年记忆中的工厂。另外一些作品是抽象的写生,将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与抽象主义的表现力融合。对陈皎来说,这两种手法研究的对象都是物体的精神实质,探索的都是她的心中存在的意指和情感。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CHEN Jiao 陈皎
$35.00
陈世君的独特风格使他的作品游走在数字图像和实体绘画之间。 以“网络百科全书”为例,作品的原材料是浏览网络时发现的平淡无奇的图像,但是画家通过厚重的纹理和一种怀旧色调来诠释它们,把原始的数字图像转换成具有特殊形体感的艺术品。
“网络百科全书:白日梦”的原材料是一幅午后骄阳折射在无数玻璃窗上的图片。这副作品有些梦幻,也有些怀旧。阳光迷失在光和影的嬉戏间,就如思绪在午后变得飘渺。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网络百科全书: 白日梦
  • 陈世君于198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早年在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就读,继而进入四川美院完成本科和硕士学历。在四川美院的悠久油画传统的熏陶下,陈世君自己发展出的风格使他创作出“在线百科全书”系列。这个系列游走在数字和实体图像之间:画家会借用一个Flickr网站上出现的错误信息,“此照片当前不可用”,然后赋予它实体物品的质地,陈世君以互联网搜索引擎上的关键字为他作品的来源,把原始图像转换成打上时间印记的油画。互联网和其所包含的数字化的现实在他的作品中不断出现,在他的描述下,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信息门户,而是他用来感知外部世界的主要镜头。毕业才不久的陈世君,已经开始参加小规模展览。在中国,他最引人注目的展览是与他川美的同学王春黎一起参加的双人展“图径”.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CHEN Shijun 陈世君
$35.00
朱志伟的作品刻画了中国难以置信的中国工业化规模。同时还描述了现代的城市居民和他们所居住的人造环境之间关系。在作品天堂-追风中大量的工厂遮盖住了地平线。细长的格式,多样倾斜的视角,营造出了故弄玄虚而又迷幻的色调。画中央看起来就要土崩瓦解的塔被周围那些粉红色的小人包围和簇拥着。这些小人带着墨镜,顺着塔上的栏杆和壁架向上攀爬,有的吊在栏杆上晃来晃去,有的干脆坐在上面休息,所有人乱作一团,感觉好像是在一个工业游乐场。有一小部分人看似摆出一副英雄姿态,帮忙搬东西或是互相帮助以扩大规模。有些人在无聊的坐着,同时另外的一些人忙着将塔的碎片往下拉或是将残骸往下扔。在画中一个孤零零的女人穿着旗袍(中国传统一种长裙),摇晃着脚跟,脚跟下两个男人正在打架。再高一点的平台上也有几个人,其中的一个人戴着红色的披肩,眺望远方。每个人看起来都想要去到塔上去冒险。
画上这一系列的活动以及塔的意图都不明确。构图的顶部消失在了黑暗当中,被朦胧的烟云所袅绕充斥了画的左上方。画中塔两边倾斜的管子构成的强烈的斜线和低角度的运用,使我们能从塔底向上观望同时有想要去尝试着去攀爬塔上那杂乱的楼梯的欲望。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天堂:追风
  • 朱志伟于1983年出生在当时还属于四川省的重庆市,2007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由于从小就被鼓励去追求艺术,朱志伟先是考进了四川美术学院附中,然后一直求学直到研究生毕业。父母的工人阶层背景深深影响着朱志伟,使他的油画充满浓浓的工业气息。他的画大部分以工厂、车间和机器做为背景,其间填充着赤身裸体的小胖人,小人们的皮肤是扎眼的、愤怒的粉色。
    他画中的小人既像天使,又像妖精或者旅鼠,充斥这令人生畏的工业烟囱和生产线。画家把城市看做工业文明的传承者,他的作品则对工业景观进行天马行空的探索,让其成为生活和生计的场所。做为一个年轻的新晋画家,朱志伟在大陆已经小有名气,随着艺术造诣的提高,他的影响力相信会稳步增长。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ZHU Zhiwei 朱志伟
$35.00
朱志伟的作品刻画了中国难以置信的中国工业化规模。同时还描述了现代的城市居民和他们所居住的人造环境之间关系。在画作《现代巨兽》中,作者描述了一个多层次的又破又乱的一个机器以及他的十二个居民。建筑物周围那些狂放的画风表达出了一种狂野的不稳定的意味。而这些,通过观画者低角度运用和摆动的电缆得到增强。由黑漆构成的滴水的小河给人一种油污和重力的感觉。画中十二个卡通人物戴着墨镜嬉戏打闹。他们的大脑袋又让他们看起来好像婴儿一样。他们有些在荡秋千,有些在跳来跳去,更有些在唱着歌肆意破坏着这些建筑物。他们好像没有注意到这个平台已经岌岌可危,没有了当初的目标。整个画面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个被肆意破坏无人监管的穿越了空间的工业化游乐场。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现代巨兽1
  • 朱志伟于1983年出生在当时还属于四川省的重庆市,2007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由于从小就被鼓励去追求艺术,朱志伟先是考进了四川美术学院附中,然后一直求学直到研究生毕业。父母的工人阶层背景深深影响着朱志伟,使他的油画充满浓浓的工业气息。他的画大部分以工厂、车间和机器做为背景,其间填充着赤身裸体的小胖人,小人们的皮肤是扎眼的、愤怒的粉色。
    他画中的小人既像天使,又像妖精或者旅鼠,充斥这令人生畏的工业烟囱和生产线。画家把城市看做工业文明的传承者,他的作品则对工业景观进行天马行空的探索,让其成为生活和生计的场所。做为一个年轻的新晋画家,朱志伟在大陆已经小有名气,随着艺术造诣的提高,他的影响力相信会稳步增长。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ZHU Zhiwei 朱志伟
$59.00
在王春黎的作品 “视觉阅读经验的多次方之嬉戏”里,隐约的透露出几个年轻人的轮廓。画家以一种怀旧的,幻影般的形式,运用不同深浅的褐色,米色中做出陈旧的效果,又使蓝色透露出一种幽灵般的美。画家把图像数字转换的过程作为绘画技巧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复制,数字转换等方式,在把原始图像的细节一扫而空的同时赋予它们丰富的质地和情感。他的作品有一种唤起记忆的力量。在这幅作品中,数字化转化所造成的图像缺失又被画面中闪烁着的蓝色忧郁所填满。画面在模糊显现出的细节感,也许这才是最真实的情感状态。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视觉阅读经验的多次方之嬉戏
  • 在四川美术学院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位的王春黎是该院近几年毕业的新锐画家之一。和他的同窗陈世君一样,王春黎也在吸收川美油画系传统的同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先锋视角,把油画变成链接数字图像和实体图像的媒介。在他的“视觉阅读经验的多次方”系列中,他对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的图像-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头像-进行抽象化的二次创作,具体步骤是用相机拍摄电脑屏幕上的某一图像,然后把翻拍的图像传到电脑上,再对其进行翻拍,然后重复这个步骤。无数次重复以后,原来的图像最终消解成一些像幽灵般空洞的抽象色块。刚毕业不久的王春黎最近才开始和他的许多同龄人一起在国内参展。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WANG Chunli 王春黎
$35.00
这副作品抽象到让观者只能从名称来了解它的出处。“视觉阅读经验的多次方之水槽11号”告诉观者画布上那些深色和浅色的蓝描绘的是一个平凡的日常物体:接雨水用的水槽。但是,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是如何变成一个双色的抽象图形的呢?画家王春黎从生活中周围的日常场景入手选择图像,为其拍照。这一举动被无数次重复,整个行动是一个削减的过程,一个将原作和其复制品的视觉区别放大的过程。最后,王春黎把最终呈现的图像画出来,由此对图像进行最后的重建,并追寻图像褪变后仍保有的情感。

Click on the artwork for more information
  • 视觉阅读经验的多次方之水槽11号
  • 在四川美术学院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位的王春黎是该院近几年毕业的新锐画家之一。和他的同窗陈世君一样,王春黎也在吸收川美油画系传统的同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先锋视角,把油画变成链接数字图像和实体图像的媒介。在他的“视觉阅读经验的多次方”系列中,他对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的图像-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头像-进行抽象化的二次创作,具体步骤是用相机拍摄电脑屏幕上的某一图像,然后把翻拍的图像传到电脑上,再对其进行翻拍,然后重复这个步骤。无数次重复以后,原来的图像最终消解成一些像幽灵般空洞的抽象色块。刚毕业不久的王春黎最近才开始和他的许多同龄人一起在国内参展。

    Click on the artist's name for more information
    WANG Chunli 王春黎
$35.00

按一下分类陈列

最近看过

付款方式